電費漲價單來了!
江蘇部分地區電價調整通知書: 蕭山部分企業收到電價調整通知書 天津發布征求意見稿,高峰電價擬上浮60%: 近日,天津市發改委發布《關于峰谷分時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通知》規定,天津市工商業峰谷時段電價浮動比例調整為4∶1,即高峰電價在平時段電價的基礎上上浮60%、低谷電價在平時段電價的基礎上下浮60%,尖峰電價在高峰電價基礎上上浮20%。農業用電峰谷分時價差、居民煤改電采暖峰谷價格政策暫不做調整。 01 電價漲也拉漲了成本 電價漲直接增加了織造生產成本,企業利潤將受到更大影響。 事實上,江浙一帶屬于用電電力資源稀缺區域,政府時常通過提高電價、限制用電、錯峰用電等措施改善當地用電情況。如此一來,很多大中型織造企業每月的電費將多支出逾萬元,而對于擁有加彈等高耗能設備的企業電費上漲幅度則更大。尤其紡織行業近幾年利潤增速減緩,個別細分產業甚至出現利潤縮水,特別是近期受制于原料和運費、匯率等因素成本壓力巨大。而電價漲直接增加了織造企業的生產成本,企業生產受到更大影響。 據資料了解,紡織廠方面,電費是僅次于原料的比例很高的成本支出。尤其對于自動化程度比較高的企業,電費成本已經高于人員勞動報酬支出。以一家擁有噴水、噴氣織機840臺,年產7000萬米的紡織企業為例,一年的電費在400-500萬元左右,而企業的用工支出也在300-400萬元。 我們再來看看紡織產業鏈中舉足輕重的印染企業:以一家年銷售2億元的工廠為例,每年電費支出700-800萬元,而工人工資的支出也在700-800萬元,成本支出最大組成部分的染涂料,每年的消耗也僅在2000萬元左右。 在化纖廠方面,電費是僅次于原料的比例很高的成本支出。尤其對于自動化程度比較高的企業,電費成本已經高于人員勞動報酬支出。 同時雖然有眾多紡織企業在江浙地區聚集,但當地政府在總電量不足的情況下,依然考慮先分配其他產業用電,以湖州長興地區為例,每年當地紡織企業被斷電的情況都有發生。這對織造企業而言影響尤為突出,電價上漲不僅增加了企業成本,企業生產也將受到錯峰用電的限制。 02 市場庫存逐漸壘高 從整個紡織產業鏈來看,目前聚酯工廠產品庫存有所積累,POY反彈至20天以上的中庫存狀態,而伴隨年后聚酯產品的高位隕落,這部分庫存的貶值在所難免!不過慶幸的是,聚酯原料的同步滑落對產品現金流利潤做出了保證。 但相比之下,下游的加彈、織造企業則顯得更為悲催!當前雖然紡織行業進入“冬季”,但是國內需求并不旺盛,下游價格傳導不暢,前期原料價格漲幅明顯大于坯布環節,導致紡織企業利潤被壓縮。當前貿易商年底資金壓力急劇增加,需要警惕貿易端拋售庫存引發的“踩踏風險”。而這一系列外部因素都給紡織企業運行帶來了一些未知的風險。 原本就要面臨淡季庫存上升的壓力,再加上無法預測的環保、限電、停產,無疑對紡織企業的正常生產、訂單交貨期限產生較大影響,對紡織老板們來說相當于雪上加霜!也讓紡織企業接單面臨困境。有紡織老板直言道:“接單的時候還有一些利潤,到家一核算最新的成本,卻發現利潤已經被漲沒了,生產出來還得賠本!” 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紡織人更要認清自身位置,有意識地限定下庫存,而非盲目生產,將資金都化成庫存,避免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 03 高能耗企業電價該漲嗎? 此次電價上漲的最直接推動因素是電力緊缺,其中一個原因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暴漲使生產這些產品的相關高耗能企業用能需求大幅增加,并將壓力向上傳導至煤炭,導致煤價大漲、電廠虧損,進而加劇電力緊張局面。 在另一個層面來看,電價改革有利于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推動行業結構調整。從實際情況看,有些地方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依賴性仍然較強。不久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有些地方擬上馬的“兩高”項目用能需求是“十四五”時期新增用能的好幾倍,有些地方節能審查、環評手續不全就違規上馬、未批先建,更有一些地方對“兩高”項目仍有不少優惠政策。 這種情況在以往并不鮮見,以高耗能為特征的重化工業在我國經濟發展初期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也使一些地方形成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一旦行情向好就扎堆上高耗能項目,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中多次出現產能過剩的深層原因。此次大宗商品回暖有全球貨幣超發、國外產能不足等多重原因,并不是需求的根本性恢復,一旦出口回落,可能會出現新一輪產能過剩風險,需要加以警惕。
來源:中國輕紡原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