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新冠人數新增不斷創出新高,作為全球聚酯產業鏈以及棉紡行業中重要的一環,我們無法得知當前印度國內真實需求以及生產環節的問題所在,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印度的物流情況來對未來有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推演,并做好相應的預案。
方法論 YONGAN 印度聚酯產業鏈以及棉紡行業概況 YONGAN MEG:首先在國內,MEG屬于凈進口型大宗商品,即意味著MEG在國內屬于消費終端類型。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印度,從存量產能來看,印度國內的MEG產能缺口在88萬噸左右,這與印度實際每年MEG進口量相吻合。目前印度全球進口量在100萬噸左右,每月進口7-8萬噸。從進口的來源看,進口多來自于沙特以及科威特。而沙特以及科威特屬于凈出口國,因而假設印度國內對MEG的需求走弱,那么這部分進口的壓力會轉移到全球其他國家。進一步得,可以看到,印度MEG出口的主要流向是中國,所以當其國內需求發生變化時,中國是其MEG壓力轉移的方向。這里我們比較粗略的估計印度因為疫情而導致MEG的需求損失在每個月3萬噸以上(實際可能會更多)。 而通過歷史數據我們則可以進一步得到證實,在2020年5-6月份,印度因疫情封鎖的兩個月里,國內進口自印度的MEG出現了明顯的增加,表明原料端發生了實際的物流轉移。 PTA:國內PTA的角色屬于供應商角色,即國內本身處于過剩的狀態,從國內PTA的出口情況可以看到,印度在過去的幾年里一直是國內PTA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而在2021年的1-3月份里,國內出口的63萬噸PTA中,有將近20萬噸流向印度。而這部分出口也在此次印度疫情爆發的后續影響中將受到損害。預計后續國內出口整體中樞會減少到25萬噸左右。相對于國內PTA來講,影響相對較小,但仍然是對國內的PTA整體過剩局面的沖擊。 從純滌紗的角度看,國內出口到印度的純滌紗體量在1萬噸左右,占國內總產量的30%不到。 但當我們去看最終端的數據時,我們發現,印度在東南亞紡織品出口當中占據不少的比重。如下圖所示,過去10年里,盡管伴隨著東南亞其他國家出口的增長,印度在紡織品中的出口比重始終在15%以上,整體出口金額在100億美金附近。 從2020年的情況來看,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后,國外的需求在5-6月份觸底后反彈,而對應東南亞出口則在3月底觸底,而東南亞疫情在4-5月份達到頂峰,印度則在當時4-6月份進行了封鎖。但在此期間,國內的出口并無明顯增加,因此去年2020年需求與供應是同步受到影響的。 而2021年,歐美整體的需求在復蘇,美國整體服裝銷售已經回到了正常的季節性,而印度此次疫情爆發的程度相較之去年更加嚴重,在需求整體向上的背景下,供應端的缺口必然會轉移至亞洲其他加工地區。 上圖是印度在棉紡產業鏈中的相關進出口數據。可以看到,印度在棉紡行業,無論是原料棉花還是成品棉紗都處于自身過剩的狀態,即兩者都是出口型大宗商品。在棉紡一塊,顯然印度影響要大的多,但因為棉花的生產相對受到影響較小,主要受到影響的是棉紗的出口。所以在印度以外的棉紗生產國(中國為主),我們可以看到棉紗利潤的增加。同時對于當地的棉花來說,相當于區域內的需求增加,供應不變,那么原料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帶動。 總 結 YONGAN 印度在全球聚酯產業鏈中扮演相對重要的角色,印度此次疫情,姑且不論其國內情況具體如何,假設其國內工業受到了一定影響,那么其將對聚酯產業鏈的原料和成品環節造成不同的影響。原料方面:MEG國內的進口將會增加,主要受到印度原本進口減少并轉移到國內的影響,樂觀估計一個月在3萬噸以上。PTA則是國內目前主要的出口流向地,因此印度的疫情會影響國內的PTA出口,總體影響相對較小,但仍然對國內的PTA過剩現實造成壓力。成品方面:中國和印度同屬終端紡織品加工環節,印度受影響后,其一部分生產利潤應轉移到國內,變相支撐國內紡織品加工利潤,從而對滌綸絲產生一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