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雖然是紡織業大國,但我們并不是紡織業強國。
根據附加值微笑曲線:
我們依然是處在利潤最低又透明的生產環節,負責紡紗、織布、印花染色、成衣制造這些勞動力密集的階段。而在技術環節,像新型纖維、面料的開發,功能性印染助劑的開發(抗紫外、防水),紡織印染機械的生產;在營銷環節,我們缺乏知名的品牌,如今每個大商場都會有物美價廉的服裝快銷品牌(HM、ZARA、優衣庫等等),我們雖然是服裝生產大國但國內快銷品牌卻沒有建立起來。
我國目前紡織品多以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缺乏技術附加值,且多數企業承接的是國外品牌的貼牌生產。
從國外獲得訂單之后,根據對方設計好的樣板及質地要求進行生產,單純依靠的是我國的勞動成本優勢,毫無技術附加值可言。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國外客戶為了保證自身利益,其進口報價益嚴茍,擠壓我方利潤。
外商對中國紡織品的生產環節及生產成本非常清楚,如每件出口產品需要多少原材料,有幾道生產工序,每件產品的成本單價如何等。進口商僅在紡織品生產成本之上再加的利潤外包給中國紡織企業進行貼牌生產,如此之低的利潤使我國紡織品生產企業舉步維艱。
但我國紡織企業還不得不接受外商利潤極低的報價,因為我國紡織品的技術附加值低、可替代性強,進口商完全可以找到其他廠商代為生產。
行業內有句話說的好:三流企業做產品 二流企業做品牌 一流企業做標準
當品牌標準無法建立起來,不能做好行業的基石的時候,那再優質的產品也是待宰的羔羊。例如第一個工業化的國家英國,紡織業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的行業,鼎盛時期幾乎壟斷全球的紡織貿易。如今英國早已去工業化,不進行直接的產品生產,但是卻利用行業標準收割著韭菜。
歐盟、美國、日本都在做著這樣的事情,你的產品要通過我所指定的標準,要去指定的檢測機構檢測否則不認可,很簡單的幾項性能測試,不要半個小時,就要收取上萬塊的檢測費用,比搶銀行還賺錢。
就目前來看,我們許多的紡織印染設備確實是國外做的好,例如意大利圣東尼的圓網紡織機,德國貝寧格冷堆設備等等,畢竟一臺設備幾百上千萬,賣設備可比織布染布掙錢多了。這也得益于它們有著良好、悠久的工業化的基礎;而我們自己在技術封鎖情況下,探索的路上舉步維艱。
不過國內也有一些優秀企業實現了彎道超車,例如杭州宏華的數碼噴墨印花機、信文智能定型機等可以和國外企業一爭高下。
數碼噴墨印花,衣服不用像傳統染料染色一樣,而是像打印機一樣直接把圖案在衣服上打印出來,那么這樣圖案就會非常的精細,顏色豐富。
而傳統衣服印花則采用絲網印花,把一個圖案不同顏色分離出來制成絲網,讓顏色漿料透過去,一個圖案需要用到許多網,非常麻煩,而且當網的數量多到一定程度時,圖案就會有很大偏差了,也就局限了圖案的顏色和復雜程度。
大家可能會有一個固有觀念,就是生產衣服這種輕工業有什么可賺錢的,實際上衣服的利潤是非常高的。直接說出具體利潤其實很難有概念,我們看看這些知名服裝企業的老總財富排名。
這還不止,在全球五百強和宇宙最強科技企業如云的美國,上市公司從IPO至今的回報來看,賣運動服裝的耐克排在第一,力壓沃爾瑪、可口可樂、亞馬遜、微軟、通用電器、麥當勞、迪士尼、蘋果和谷歌等世界名企。
假如你在耐克上市的時候買了100塊錢股票,現在這些股票的價值是6,000,000元。
而且現在中美關系急劇惡化,去年的貿易戰打到現在,美國是下定決心要封鎖中國科技領域發展了,于此同時就在前幾天,中國紡織業中,色紡紗龍頭企業“華孚時尚”也被加入美國的“實體清單”行列,這不僅是要在高端制造領域封鎖,還要釜底抽薪,把火燒到了紡織制造業。
美國是鐵了心要讓中國做血汗工廠
吾輩當自強!
來源:網易、記錄之路、印染學習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