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從拼多多的崛起,再到各種性價比產品的充斥市場,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市場正在不斷下沉。對一些追求向上突破的紡織企業而言,歐美市場一直是心中“白月光”一樣的存在,也是高端紡織品最主要的消費市場。
但隨著全球經濟不斷惡化,歐美國家通脹高企,地主家也沒余糧了!
消費者“節儉”趨勢加劇
據路透社報道,今年購物季歐洲各國整體消費較為低迷,高通脹等因素仍然制約著歐洲經濟復蘇。
總部位于意大利的購物易(ShopFully)和總部位于德國的優惠提供商(Offerista)這兩家數字零售營銷公司最近發布的2024年假日購物調查報告顯示,通脹是整個歐洲的主要擔憂,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這三國的消費者擔憂程度位居前三。
成本上漲、能源價格上漲和個人財務壓力促使消費者將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基本開支上,尤其是食品和飲料。報告顯示,今年近三分之二的羅馬尼亞消費者計劃在圣誕購物上的支出與去年持平,近20%的消費者表示將減少支出。
“物價飛漲,而我的養老金卻只象征性地有所增加,”克羅地亞退休老人米索·奇利加說。他預計,他在今年圣誕節和新年期間的花費將與去年持平,甚至有所減少。奇利加還對美國宣布征收關稅的消息表示擔憂,認為此舉可能會進一步惡化歐洲的經濟形勢,影響民眾生活。“情況只會越來越糟。”他說道。
克羅地亞社會學家伊維卡·羅迪奇表示,在克羅地亞,每三個退休人員中就有一個處于貧困邊緣,即使在圣誕節期間也難以增加消費。他指出,克羅地亞仍然面臨高通脹的嚴峻問題,尤其是食品價格的上漲。
“我趁商店有折扣趕緊購買圣誕禮物,但我會很小心避免多花錢。”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的學生阿倫卡“黑五”當日在一家大型購物中心選購時這樣說。她表示,大多數商品的價格與去年相比都有顯著上漲。
匯豐高級經濟學家克里斯·黑爾發布的研報也顯示出歐洲消費者的“節儉”趨勢在加劇。匯豐的報告表示,“歐洲大陸的節儉”現象出現在新冠疫情結束后,目前,這一現象沒有緩和反而加劇,因為隨著歐洲居民收入增長和通脹穩步降溫,家庭支出的增速仍與此前持平甚至放緩。換言之,歐洲家庭的儲蓄率比疫情前的水平還要高,顯示出十分謹慎的消費觀念。
借助計量經濟學模型,匯豐認為導致歐洲家庭消費疲軟的三大原因是:高利率環境,居民財富減少和消費信心低迷。
盡管與兩年前的峰值相比歐洲通脹率有所回落,但上行壓力依然存在。歐盟統計局最新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歐元區11月通脹率按年率計算為2.3%,高于10月的2.0%。荷蘭國際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貝爾特·科萊恩表示,食品和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對歐元區整體通脹產生影響。此外,目前歐元對美元大幅貶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通脹壓力。
高端紡織品還能賣給誰?
這些年,做外貿的紡織人很明顯地能感受到,原本財大氣粗的外貿客戶,現在殺價、扣款一個比一個狠,一些長久合作的客戶訂單數量也經常有縮減,高端紡織品還能賣給誰呢?
第一,高端紡織品這個概念在不斷更新。幾年前尼龍面料、彈力面料還屬于高端產品,而現在差不多都和春亞紡滌塔夫一樣“坐小孩那桌”了,中國紡織產業技術發展飛快,甚至遠遠高于了需求體感的增長,例如現在價格還較高的一些尼龍66特殊功能性面料,隨著尼龍66未來產能的快速投放,價格也必然會出現下降。
第二,市場并非一成不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過去很多經驗都會逐漸過時,誰也沒相到歐洲這些年經濟發展得那么快。實際上,高端紡織品反而可以考慮國內與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雖然基礎較差,但人口眾多,一旦經濟出現起色,也勢必會有一部分人口有購買高端紡織品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這些市場中還未被完全發掘,還外大牌并未形成明顯的先發優勢,國內與國外基本算是同臺競技。實際在東南亞不少國家內,中國一些品牌已經在當地賣出國內基本不可能賣出的溢價。
第三,高端需要長期積累。做產品,短期內賣出高價,抓住一個機會就可以,難的是能夠長期賣高價,在同行間建立起護城河,或是獨家的專利技術,或是優秀且家族化的設計,或是長久的口碑,而這需要持續的投入與積累。
來源 | 經濟參考報、中國日報、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