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國內滌綸長絲樣本企業產銷率112.4%,較前一交易日收盤數據上升69.9%,這也是春節后聚酯平均產銷的首次破百。
一橫到底的滌綸長絲
春節后的滌綸長絲可以用“一橫到底”來形容,無論上游原料如何波動,滌綸長絲的價格卻穩如泰山,上下幅度不超過100元/噸。
但這并非是由于聚酯工廠不想讓滌絲漲價,實在是織造企業在年前囤了足夠的原料,短期內沒有補庫需求。而另一方面,節后下游行業開機率不及預期,復工復產晚于年前預期2-3天,且坯布庫存量則高于去年同期。此外,11月由于關稅威脅而產生的“搶單”潮,也在很大程度上透支了今年春季的行情。
受此影響,年后織造企業購買原料意愿有限,基本剛需采購,春節過后至2月27日這段時間內,聚酯平均產銷未超過50%。下游不放量,滌絲價格也就只能橫盤,聚酯工廠庫存也在持續攀升。
集體漲價的聚酯工廠
為了應對持續攀升的庫存,聚酯工廠采取的措施是“漲價去庫存”。而在漲價之前,為了刺激銷量,部分庫存壓力較大的聚酯工廠還進行了一波促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銷量不足時不降價反而漲價,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去年的“一口價”,但和去年“一口價”不同的是,去年滌絲漲價的節點在夏天,市場處于明顯淡季,而今年滌絲則選擇在“金三銀四”的起點進行漲價。
作為每年的市場旺季,三月往往是紡織企業接到訂單最多的時候,但今年的情況卻和往年有所不同,其中表現最明顯的是作為“行情風向標”的染廠,去年這個時間點,不少染廠已經傳出爆倉的消息,交期更是往2周以后排了,但目前大部分染廠交期仍還在5-7天。很明顯,目前市場訂單情況不如預期。
關稅大棒再次來襲
美國的加征關稅的情況是紡織企業較為關心的問題之一,也是不少下游客戶猶豫著不下單的原因,然而美國關稅大棒卻再度來襲。
美國東部時間2月27日,美方威脅將于3月4日起以芬太尼為由對中國輸美產品再加征10%關稅,這是繼2月4日美國對中國加征10%關稅之后的第二波加征。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情況。中方多次表明,單邊關稅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破壞多邊貿易體制。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中方希望美方不要一錯再錯,盡快回到通過平等對話妥善解決分歧的正確軌道。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反制措施,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有分析稱,目前輸美紡織品平均利潤率僅8%-12%,幾乎沒有再降價的空間,與此同時美國仍處于較為明顯的通脹之中,紡織品需求被高物價大幅抑制,而在中國商品出口無法降價的情況下,加征的關稅最終仍會由美國消費者承擔,進一步打擊美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從而使海外客戶下單更加猶豫。
因此,在關稅打擊下,聚酯工廠的漲價能否達到預期的去庫效果,仍需打一個問號。
來源 | 隆眾資訊、商務部、網絡、化纖邦